自学考试

您当前位置:华图自考成考网 > 自学考试 > 论文指导 > 2022年法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

2022年法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

2022-11-29 22:27:37 自学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 公共课常考点
  • 英语题易错点
  • 学前教育复习重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自考备考干货资料
  • 英语作文优秀范文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导读】华图自学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2年法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上学微信公众号(gh_77568f84fe68),欢迎大家电话咨询:17110152870 咨询自考报考问题。

★预留信息 学历提升报考问题免费咨询★

  • 学历层次:
  • 考取层次:
  • 提升原因:
  • 领取

          法律是自学考试中的热门专业,学生报考该专业则是清楚会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锻炼到自己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转换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该专业完成毕业同样需要通过毕业论文,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该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2年法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

          摘要: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当我们依托法律来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时,也必须认识到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法律并不是完美的,从其自身来说具有内容的滞后性、具体运用的不确定性、形式的僵化性等诸多弱点,同时法律在调整范围上是有限的,在具体运转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和成本压力。充分结合其他社会调控手段、完善法律解释、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强化运转环境的建设和相关人员素养的提高是解决这些理由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法律局限性;救济;法治建设

          一、理由的提出

          从20xx年至今,整个社会关于“某案”的热议从来没有终止过。某案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且前后审理五年多时间,其主要焦点就在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借贷是否合法以及民间融资和金融犯罪如何界定的理由。就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来看,法律规定的合法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类的犯罪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此外,民间金融经营涉及保险、证券、银行等诸多领域,对于民间金融秩序的维护需要监管和自律,但现如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规范和保护它。吴英的命运与民间借贷紧紧的栓在了一起,对于吴英个人而言,死缓是一起刑事案件的终审,但是对于民间借贷市场而言,改革才刚刚起步,民间借贷市场形势依旧严峻。相应放宽民间借贷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推动起着积极地作用,不过目前并没有关于民间借贷法律法规的出台去规范和保护这种金融活动。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但透过某案所热议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不是万能,法律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局限性的理由自法律产生以来便一直存在,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指认为: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裨益的社会生活制度,它像人类创建的大多数制度一样也存在某些弊端。如果我们对这些弊端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完全视而不见,那么我们就会发展为严重的操作困难。”(P738)当我们依靠法律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也有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如果对这个理由缺乏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法治产生误解。因此,正确认识法律的局限性和危害并找到相应的救济办法,对于我们充分发挥法律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法理学作用。

          二、法律局限性的表现:内在与外在两种角度

          世界上并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事物,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制约机制也像其他社会制约机制一样不是尽善尽美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法律的局限性是指法律在其创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和不足。由此可以看出,法律的局限性并不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才出现的,而是自创制法律之时直到具体法律的适用就一直存在这个理由,同时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律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法律本身属性固有的局限性

          1。内容的滞后性。法律是将统治阶级的利益上升为国家意识的体现,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律作为一种肯定现存利益体系的工具和载体,当转变某些不适合社会进步的利益关系时,往往会遭到既有利益者的不满和反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法律进步的阻力和障碍。此外,从法律的本身属性和内在作用来说,作为一种设定人们权利义务的规范,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必定要求。如果法律不能保证其应有的稳定性而随时随意进行更改,那么人们将失去行为的参照标准,法律也会失去其权威性。因此,只有当存在成熟的机制和论证时才可以适当对法律进行更新或变化,实现法律的稳步性前进。但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比法律的发展变化要快的多,这时在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变化之间存在了一定的分歧和冲突。从“某案”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存活发展的需要,放宽民间借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和保护势在必行,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2。具体运用的不确定性。法律的确定性意味着法律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将人类一定行为模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救济。式固定化,法律化了。(P136)法律的确定性旨在使公民的权利义务明确无误,在适用过程中做到精确,从而正确使人们能够正确评价、预测自己的行为和后果,对于充分发挥法的作用起着积极地作用。但是,从法律的语言形式和历史内容来看,法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法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可是作为法律载体的语言文字本身是有限的,有时会存在分歧或错误的理解,而且它的真实的作用只能在具体运用中表达出来,同时因适用对象的不同,对其也有不同的理解。如在某案中,吴英的行为是集资诈骗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根本就不违法,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既然法律的表现形式文字都这么模棱两可那么法律本身在运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3。形式结构的僵化性。法律规则是由概括的、抽象的术语所表达的行为规则,在形式上它由假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组成的,这就使得法律在形式结构上表现出僵化性。同时,法律又是普遍的,但是法律所解决的理由却是具体的、特别的案件,有抽象概括的内容去解决具体的案件是不可能的,法律所要解决的是富有个性的单一性的法律理由。如何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分歧,变化多端的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是司法操作中一个大难题。如,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本是为了讨个说法,但当她诉诸于法律时村长被行政拘留了,当秋菊看着远去的警车时,满脸迷惑不解并情不自禁地说:怎么人给抓了,我只是要个说法。[(P7)秋菊的困惑反映出法律的僵化性。

          (二)法律创制和运转过程中所表现的局限性

          法律的创制和运转是由人来操作和实施的。法的创制是立法者为了分配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而对权利义务的设定,它以立法者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认识和自身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世界是可被认知的,人们能够对无限发展的世界进行认识和了解,但同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难免会存在认识上的缺陷与错误。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也只是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这种认识论原理也贯穿于法律的创制过程中。此外,法的运转也是通过人的行为具体行为完成的,法律的运转过程就是法律功能的发挥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法的作用的发挥和实现有着重要要影响,当司法执法人员不能正当适用法律去解决法律实际理由时,法的作用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法律在创制和运转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1。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统治阶级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所有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都以立法形式进行规范和管理,而应当选择那些关乎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有切深利益关系的领域进行有效规范,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不过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立法者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哪些是必须通过法律规范而那些又不需要呢?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范围的选择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从“某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民间借贷与融资是不是应当由国家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规定和约束?就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来看,对此并没有系统的体现。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部行为,而对人的思想无法进行直接的调整,而且它只能调整人的某些行为,非全部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作用的范围虽然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并非所有的理由都能应通过法律来解决,人们在认识、信仰、感情等方面的很多理由,就不宜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干预和调节。

          2。运转条件的不规范性法律的制定其终极目的是为了通过法的实施实现社会关系和行为的规范从而做到良法之治。法律的实施主要由司法人员或执法人员去操作和运转,在具体实践中,司法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法律实施的效果。此外,物质条件的制约甚至运转过程中某一条件的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其效果。在法律运转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对法律的实施进行保护,会使法律在实现中脱离其原本的意愿。“某案”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广泛而深刻的关注,除了法律缺陷和事实本身之外,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就吴英是否应当死刑,媒体民意和官方话语产生了很大分歧,最终的死缓判决结果似乎是倾向民意的。抛开吴英是否应该被判刑不说,但从舆论影响司法审判这个一角度来看,法律在运转过程中确实存在的不规范性。除了司法审判受舆论的影响有时还受行政权力的强制干预,法的实施总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对法律的权威是一大挑战。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在运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这种不规范性制约着法律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着法的真正实现。

          3。法律运作成本的巨大性

          法是一种成本高昂的社会制约策略,法的运作成本包括立法成本、行政执法成本、诉讼成本等成本。(P87)法的运作成本的巨大是法律局限的表现之一,会对法治环境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以解决社会纠纷为例,法的介入会产生两种诉讼成本:一是公共成本,包括国家维持司法体系运转的费用以及司法机关审理和执行案件的费用。二是私人成本,包括诉讼当事人支付的诉讼费、律师费,出庭应诉所耗的时间和费用,以及诉讼久拖不决所带来的消极损失等。而且案件标的物越大,案情越复杂,审理的时间越长,诉讼成本也就越高,而诉讼成本是社会的非生产性成本,因此很多人批评社会的大量资源浪费在法律领域。

          三、对法律局限性的救济:思路与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法律存在着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肯定法律是当今社会最具权威和效率的社会调整手段的同时,应当重视对法律局限性研究,在法治环境中尽可能的克服法律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推动法治建设。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法治建设过程中中,重视道德、政策、教育等其他社会关系调整手段的发挥。

          “徒法不足以自行”,由于法律本身及其创制运转过程中的局限性,仅仅依靠法律是难以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进行有效调整。在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除了法律之外,还有政策、宗教、道德等都是其他非常重要的调整策略。其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说最为密切,两者是相互依赖和推动的关系,道德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之处,因此将法律与道德两种社会调整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内在功能。此外,政策是接近于法律的一种社会调整手段,具有较大的指导性、号召性、教育性与灵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立法的指导,推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作为法律的先导用来弥补法律的疏漏与不足。当然,政策既不能取代法律也不能高于法律,政策也要根据宪法和基本法律以及社会发展目前状况来制定和施行。因此,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为了弥补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和调整策略的局限性,应当将法律和道德、政策等其他社会调控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缩小法治理想与法律运作效果之间的落差,以期实现法律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立相应机构对法律法规的适用性进行及时审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律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某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国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是两者的会期都比较短,而且讨论的议题涉及各个领域,很难对法律的适用性和与社会的切合性有充分理性的认识。即使某一法律出现了不合理性需要修改,其产生周期也相对较长,在这一过程中法律仍然是与社会需要不相容的。因此,针对法律的滞后性,为了使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审查委员会对法的适用性进行审

          查和倡议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可以及时掌握法律与社会发展切合度的状况,充分详细的了解法律在运转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向法律制定机关提供高效明确的法律倡议。这能够有效缩短法律修改的运作周期,促使法律修改机关对法的及时更正,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三)不断完善法律解释体系,强化对法的认识与使用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组织以及国家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内容所做的必要说明。法律解释作为法律实施活动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的在于使人们准备理解法律规范的内在要求,使法律达到立法所预期的效果。(P230)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洞,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才能使法律趋于完善。另外针对法律因语言而产生的模糊性也可以用法律解释进行克服,法律用语的歧义和模糊都凸显着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但同时客观的社会经济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正式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没有制定出来之前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弥补这种缺陷。就目前来看,我国对法律的解释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员的司法解释以及国务院的关于法规的解释,这些正式解释具有同法律条文相同的法律效力。但是,学理解释、任意解释等非正式解释也应当被重视和参考,这种民间的解释可能会更准确的体现社会的需要和公民的需求。

          (四)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实现成文法与判例法的有机结合

          法律本身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法律语言也有一定的迷糊性和抽象性,而运用法律规则去解决法律案件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在实际的法律适用过程中,法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救济官运用法律原则进行的自由裁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法律的局限性理由。授予法官足够的自由裁量权可以使法官能够及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对案件进行判断,并就如何适用法律以及适合哪些法律进行确认,从而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弥补了因法律不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法的缺陷。但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发挥并不是无限的,需要一定的机制去限制和规范,这时认可判例法的重要性和运用成文法进行规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理由。无论是法官发挥自由裁量权还是运用判例进行审判,其理由就在于现行法律对相关理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期达到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2022年全国自学考试相关推荐↓↓↓↓
    2022自考
    报考指南
    2022自考
    备考资料
    2022自考
    公告解读
    2022自考
    咨询答疑

           相关内容推荐
    2022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报名公告汇总
    2022年10月各省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22年10月自考备考复习模拟题汇总
    2022年全国自考考试时间及课程安排汇总
    2022年10月全国自考准考证打印入口汇总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自考班型

    2022年自考-精品班

    ¥258012个月+12个月11~15h/科立即购买

    2022年自考-决胜班

    ¥888024个月+12个月23~27h/科立即购买

    2022年自考-培优班

    ¥1188024个月+12个月25~30h/科立即购买